概念 #
素性检测 (Primality test
) 即判定一个数是否为素数。
素性检测比质因数分解容易,运行时间与输入数字的size成多项式相关。密码学中常用于快速生成一个大的质数。
判定方法 #
试除法 #
根据质数的性质,若在 [2, sqrt(n)] 中没有可以把它整除的,则能够判定 n 为质数。
from math import isqrt
def is_prime(n):
if n < 2:
return False
for i in range(2, isqrt(n)+1):
if n % i == 0:
return False
return True
# 测试
num = 341
if is_prime(num):
print(f"{num} 是素数!")
else:
print(f"{num} 不是素数!")
威尔逊定理 #
在初等数论中,威尔逊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自然数是否为素数的充分必要条件。对于给定的正整数n,n为素数,当且仅当 (n-1)! ≡ -1 (mod n)
但是由于阶乘是呈爆炸增长的,其结论对于实际操作意义不大。
费马小定理 #
定理内容如下:
若 p 是一个质数,则对任意整数 a , a^p - a 能被 p 整除;特别地,如果 a 不是 p 的倍数(即 a 与 p 互质),则
a^(p - 1) ≡ 1 (mod p)
自然而然的疑问是,如果一个数满足以上特征,这个数是质数吗?
答案是有这么一部分伪素数满足以上特点,但却是合数。如2^341 - 2
能够整除341,而341 = 11 x 31
,341 为最小的以 2 为底的费马伪素数。
费马小定理的逆否命题是:
若存在整数 a , a^p - a 不能被 p 整除,则 p 是一个合数
根据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的关系,可知逆否命题成立
费马小定理的逆命题是:
若对任意整数 a , a^p - a 能被 p 整除,则 p 是一个质数
如果逆命题成立,那我们得到了一个整数是否为质数的判定定理。但遗憾的是,这个逆命题不完全成立。上面的341并不算是一个反例,因为逆命题中指明的是对任意整数 a,只考察2为底数是不够的。
这个真正的反例直到1910年,才由美国数学家卡迈克尔证明和发现,它是561。此时已经距离费马提出费马小定理已经有将近300年时间。这些合数对所有底数都符合费马小定理,被称为绝对伪素数或卡迈克尔数。前一亿个自然数中,有255个卡迈克尔数。
庆幸的是,虽然费马小定理的逆定理不完全成立,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有效的,所以使用费马小定理进行素数判断属于随机性算法,无法保证完全正确。
总有一类数(卡迈克尔数)不能通过这个测试。当这个数不是卡迈克尔数时,随机从 [2, n-2] 选取一个 a,有小于 1/2 的概率将一个合数检验为一个素数。在重复 k 次成立的情况下,n 为合数的可能性小于 1/(2^k)。
import random
def is_prime(n, k=5):
if n <= 1:
return False
if n == 2 or n == 3:
return True
if n % 2 == 0:
return False
for _ in range(k):
a = random.randint(2, n - 2)
if pow(a, n - 1, n) != 1:
return False
return True
# 测试
num = 17
if is_prime(num):
print(f"{num} 可能是素数!")
else:
print(f"{num} 不是素数!")
AKS #
AKS 算法是第一个确定性的、多项式复杂度的、对一般数均适用并且不依赖任何未被证明的猜想的素数判定算法。先前的算法至多达到了其中三点,但从未达到全部四个。
尽管不实用(虽然复杂度是多项式的,但计算量还是过大,远不如同为多项式复杂度的概率算法Miller-Rabin素性测试),但是有着很大的学术意义。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cn/AKS%E8%B3%AA%E6%95%B8%E6%B8%AC%E8%A9%A6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346563055
Miller-Rabin #
Miller-Rabin 算法是已知的最简单、最快速的检测算法,基于了如下 二次探测定理 和 费马小定理 2个定理作为引理:
若 p 是素数,x < p,x^2 ≡ 1 (mod p),那么 x = 1 或 x = p - 1 即 x ≡ ±1 (mod p)
即若 p 是素数,1 mod p的平方根只可能是 1 和 -1,如果有x < p,x^2 ≡ 1 (mod p),但是不满足 x=1 或 x= p - 1(存在非平凡平方根),那么这个 p 一定不是素数
证明过程如下:
x^2 ≡ 1 (mod p) 推出 x^2 - 1 ≡ 0 (mod p),由 p 为一个素数可以推出 x1 = 1, x2 = p - 1
Miller-Rabin 算法描述如下:
对于给定的奇数 n > 2,可以将 n - 1 写为 d*2^s,其中 s 为整数,d 为奇数。选取一个 a 作为基数,a 和 n 互质,那么当以下 2 个条件满足其中之一时:
- a^d ≡ 1 (mod n)
- a^(d*2^r) ≡ -1 (mod n) (0 ≤ r < s)
称 n 是以 a 为底的强可能素数(strong probable prime)。如果 n 不是一个强可能素数,则一定为合数,此时 a 被称为 n 复合性的 witness;强可能素数可能为合数,此时 n 被称为强伪素数(strong pseudoprime),a 被称为 strong liar。
证明如下:
对于给定的奇素数 n > 2,可以将 n - 1 写为 d*2^s,其中 s 为整数,d 为奇数,又根据费马小定理可得
a^(d*2^s) ≡ 1 (mod n)
序列
a^(d*2^s), a^(d*2^s-1), a^(d*2^s-2), ..., a^(2d), a^(d)
中的每项是前一项的平方根。由于第一项同余 1,因此第二项是 1 模 n 的平方根。根据之前的引理,第二项是同余1或−1,如果 -1 则完毕。如果是1,则继续使用引理,判断第三项,依此类推。最终,对于给定的奇素数,要么其中一项为-1,要么所有都为1,即表现为最后一项 a^(d) 同余1
算法本质是在费马小定理的基础上,加上了二次探测定理进行了近一步的筛选,能够筛选掉卡迈克尔数。基于原本的费马小定理,最小的伪素数是341,最小的卡迈克尔数是561;而使用Miller-Rabin,最小的伪素数是2047,最小的底为2和3的伪素数则是1 373 653。
算法将幂次 n-1 降低为以 2 为阶的各次幂,采用模平方算法降低复杂度,这也是该算法的优势之一,大大提高了效率。
随机从 [2, n-2] 选取一个 a,一般选取2,3,5,7之类的质数,在重复 k 次检测通过的情况下,n 为合数的概率小于 1/(4^k)。相比之下,这样的出错概率远远低于费马素性检测。
import random
def is_prime(n, k=5):
if n <= 1:
return False
if n == 2 or n == 3:
return True
if n % 2 == 0:
return False
# 将 n - 1 表示为 (2^s) * d 的形式
s, d = 0, n - 1
while d % 2 == 0:
s += 1
d //= 2
# 进行 k 次测试
for _ in range(k):
a = random.randint(2, n - 2)
x = pow(a, d, n)
if x == 1:
continue
for _ in range(s - 1):
x = pow(x, 2, n)
if x == n - 1:
break
else:
return False
return True
# 测试
num = 1373653
if is_prime(num):
print(f"{num} 可能是素数!")
else:
print(f"{num} 不是素数!")